「 创客动态 」
人才资源迈向高精尖——从2016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业峰会看经区如何招才引智

人才项目合作协议3个,产学研合作协议2个,另有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这是经区在2016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业峰会上取得的成绩单。

8月25日至26日,2016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业峰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320多名高端人才集聚威海。8月26日,借这股“东风”,经区精准谋划,邀请50多名“千人计划”专家和海归博士等高端人才,走进经区企业、园区进行洽谈考察、项目对接和观摩座谈,汇集海内外英才而用之,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搭建平台 精准对接人才与企业需求

时下的经区到处呈现发展的热度,这种热度不仅来自于集聚在这里的大批高端人才,更来自他们与企业对接后迸发出的活力与创造力。

在威海市泓淋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海峰向专家介绍了产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及生产车间。“我们主要生产特种电缆和各种电源线及相关产品,是苹果、三星、海尔等品牌的供应商。”介绍完公司发展情况后,贾海峰向现场专家抛出橄榄枝:为延伸产品链条,公司正向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领域发展,继续储备相关领域专家,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澳大利亚埃斯德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景文与他一拍即合,现场达成合作意向。“我的研究方向是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工业4.0智能制造平台技术,正好契合泓淋电子的发展方向,因此,希望我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应用,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阎景文说。

据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工作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借2016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业峰会之际举办威海英才峰会专家经区行活动,是因为在转型升级日益迫切的当下,经区真切地意识到,转型最缺少的往往不是资本、土地这些“硬资源”,而恰恰是人才这个“软实力”。

“西部城区‘腾笼换鸟’、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提速,经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更加需要以高端人才优势打造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工作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为提升引才的精准性,前期,经区已对207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细致的人才摸底调研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有博士学历需求的企业15家,有硕士研究生学历需求的企业55家,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研发类人才,其次是市场销售类、生产运营类和高技能类人才。结合企业需求和专家意愿,最终邀请50多位符合全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端人才走进经区,感受经区的发展脉搏。

“迪沙药业是国内知名药企,他们正在进军生物制药领域,这与我的研究方向相符,希望我们会在这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研发合作。”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宫春杰也找到了合作伙伴。

“东部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为外来人才落户威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参观完东部滨海新城规划馆时,北京欧亚远航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海滨表示,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人才交流引进工作,今后也期待在新材料、新能源和光伏产业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经区引进更多相关人才。

短短一上午的实地考察,专家学者不仅感受到了经区的发展热度,更找到了各自的兴趣点,与企业家互留名片,方便进行深入洽谈。

盯准高端 借力经区行招揽“高精尖”

为打消高端人才的顾虑,曾在美国工作过、如今已扎根经区的汇瀚集团董事长邢洪涛博士在随后的座谈会上“现身说法”,分享自己在经区的创业经历和感受。

“2015年,我来到经区,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邢洪涛坦言,回国之前,他也考虑过很多一线城市,但医药行业对空气的湿度和环境的温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威海的环境在国内很少有城市能够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在创业方面,经区有“低成本、法制化、不干预”的优势,企业落地就可以放手干自己的事业。

得益于良好的创业环境,短时间内,汇瀚集团就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1.1类新药产品4个,另外还有6项在研新药项目。“无论是‘千人计划’专家,还是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经区都是理想的选择!”他总结道。

近年来,经区着眼高端突破,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吸引包括“千人计划”、“泰山学者”、海外留学人员等各类人才2万多人,构成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希望借2016威海英才峰会专家经区行这股‘东风’,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人才来经区创新创业,进一步集纳高端人才,形成高端人才发展高地。”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果说实地考察各企业、创业园区让不少已经与企业建立合作意向的专家学者信心倍增,那么针对高端人才的一系列配套服务更让不少专家学者动了心,感受到了经区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为吸引与留住高端人才,近期经区还专门研究出台了《高端人才聚集工程扶持意见》,不仅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系列工程、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的专家给予扶持资金,还设立“引才育才伯乐奖”,对引进高端人才的企业、中介机构及个人也给予一定奖励。

此外,经区还持续优化人才配套环境,在配偶工作、子女上学、住房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加强服务,让全力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高端人才来经区创业就业,真正让人才在经区有收入、有地位、有影响。

创新模式 多途径盘活智力资源

“这几天,威海有好几家企业表达了跟我合作的意向,但最终还是与威海虹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美国奥本大学博士王文琪说。

王文琪致力于研究水产良种选育技术,拥有多项专利,能在不增加养殖面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她的这一绝招受到不少企业的追捧。她告诉记者,日后,她将跟虹润展开合作,推广扇贝、刺参的良种选育、苗种培育技术,助力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

经过前期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对接洽谈和深入交流,活动结出丰硕的智慧果实:签订人才项目合作协议3个,产学研合作协议2个,另有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人才引进来,如何让他们动起来,形成人才个人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摆在经区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此,经区鼓励企业创新人才发展模式,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

“千人计划”专家、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将担任瑞欣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业导师,为在孵企业提供实战指导,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迪沙药业将为宫春杰博士配备相应的科研团队,让他专心研发利用海洋微生物生产多聚不饱和脂肪酸项目,帮助其尽快实现产业化。

同时,经区还扶持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推动科技项目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的孵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院士专家站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5家,市级大学生及中小微企业孵化器5家。

深化校企互动机制,衔接高校和企业,解决产业后续发展人才需求。在去年与哈工大(威海)签订《产学研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的基础上,经区设立了哈工大(威海)产学研合作基地,组织哈工大(威海)专家教授经区行活动,同时还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9家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仅上半年就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集聚经区,带来了智力和项目,大大加速了与本地企业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他们也在奋力成就着自身,在经区这片热土上,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Copyright © 2016 创客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