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威海,越来越多的单位或团队在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这方面的工作引人注目,他们围绕创新创业园的建设,利用“项目—团队—训练”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平台,帮助大学生不断创新创业。 
检测3D打印机工作效果 1 整合资源 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1月15日上午,哈工大(威海)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杨俊敏在学校创新创业基地紧张地忙碌着,为了有效整合资源,学校将一整层楼建成创新孵化平台并计划在2016年投入使用,方便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和开展活动。 “大学生不缺乏创意,但有很多不成体系,对此,我们加强了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不间断创新创业的支持体系建设。”杨俊敏说,学校积极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主要包括领航者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区、创新创业梦工场。据统计,每年接受创新基础教育培训的学生达到1200人次,每年有500人参加创业实训,真切体验创业。目前,孵化器内已有83个创业团队,其中,红领巾创业团队已完成上亿元融资。 为了更好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加大投入,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引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学校累计投入200余万元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生们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全国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41项,其中,国际级奖励119项,国家级奖励550项。 为丰富学生科技文化节,营造全民参与校园科技活动的氛围,发挥科技类社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的自我教育功能,学校着力加大对“HRT车队”、“智能车”、“无人机”等科技类社团投入,凝聚方向,培育更多地科技类社团,积极组织社团参加全国大赛。 HRT13德国赛现场留影 2 重点明确 搭建创业支持体系 创业不是只有一个创意就能完成的,它离不开外界的支持。杨俊敏表示,对于已经有95年建校历史的哈工大来说,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和特色学科建设以及大量优秀往届校友都为学校的创业支持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由哈工大创业校友自发组织成立的“丁香会”在校内成立“青年创业联盟”,专门为大学生初创企业在市场和融资渠道方面提供支持与帮助。 为培养创新精神,营造公平的创业环境,学校主动吸收和利用各类创业资源,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政策,将产业发展需求转化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协调好高校内部创业资源,统筹各部门资源,协同出台创业支持政策,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系列支持体系的建立,让大学生群体迅速成长,成为创客团队里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据杨俊敏介绍,接下来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培育创新项目上,包括3D打印机、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无人机等在内的重点创新创业团队,都能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仍将借助哈工大的优质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创新人才、掌握核心科技又通晓市场规律的创业人才上,通过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为优秀人才搭台子,为社会初步培养有哈工大特色的有知识、高素养、有创新、晓市场的创客。 |